無論是對國內運營商,還是對國外運營商而言,2017年都稱得上是移動物聯網規模商用的元年。在國內,工信部發布重磅文件要求加快推進NB-IoT發展步伐,到2020年實現NB-IoT網絡在全國范圍的普遍覆蓋。放眼國際,預計在2017年將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商用超過30多個NB-IoT網絡,覆蓋全球50%的人口。NB-IoT正在開啟規模商用的黃金時代,技術和標準不再是問題的關鍵,接下來產業鏈要考慮的是如何進一步創造價值、分享價值。
低速率物聯網 市場是片大藍海
如果按照速率、時延等緯度來劃分,物聯網應用場景基本上可以劃分為這樣幾類:第一類講究的是高速率、低時延,主要應用于車聯網、視頻監控等領域;第二類是對速率和時延較有要求,主要用于智慧家庭、POS機等領域;最后一類則是強調低速率、低功耗、低成本和廣覆蓋。每一大類應用場景,都由不同的物聯網技術連接,比如2G、3G、4G、衛星、LoRa、SigFox、eMTC、NB-IoT。
在物聯網的三大類場景中,最后一類場景,也就是低速率、低功耗、低成本和廣覆蓋場景的市場規模最為龐大。在GSMA全球移動物聯網峰會上,上海聯通總經理沈洪波表示,聯通預計低速率領域市場規模將達30億個連接點,而在高速率物聯網領域,連接點數量只在2億個,中間層次的連接規模將在10億個左右。
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數量有限,而且人口紅利逐漸消退,對于運營商來說,必須要找到新的拓展空間,這就是物聯網市場。尤其是市場規模龐大的低功耗廣覆蓋物聯網領域,是運營商不容錯過的,這不僅是藍海市場,更確切說是“深藍”市場。所以,幾年前運營商就將目光聚焦在低功耗廣覆蓋物聯網領域,LPWA(Low Power Wide Area )技術應運而生,滿足了運營商開拓低速率低成本廣覆蓋物聯網領域的市場需求。
NB-IoT、eMTC不是單選題
其實相比和LoRa、SigFox之間的關系,NB-IoT和eMTC這對兄弟之間的關系目前更受業界關注。需要說明的是,NB-IoT和eMTC各有優劣勢。NB-IoT的速率更低、成本更低、覆蓋范圍更廣,而且支持的連接數更多,從這些特點來說是低速物聯網領域的最佳選擇。“從目前AT&T的情況來看,LTE-M模塊的成本大概在7.5美元左右。NB-IoT的模組成本肯定比這要低,但是低多少很難說清楚,這也和采購規模有關。”Shane Rooney博士說道。不過,eMTC也有自己的優勢,支持移動性、語音功能,適用的場景比NB-IoT更豐富,比如說可用于可穿戴設備等。
所以說,NB-IoT和eMTC之間有競爭,更有差異互補。正因為此,NB-IoT和eMTC對于運營商來說不是單選題,兩者可以同時擁有。
中國電信是NB-IoT的堅定推動者,不過這家運營商也在擁抱eMTC。中國電信相關人士表示,在全國范圍部署NB-IoT網絡以及800M頻段eMTC網絡,打造高低頻融合、高低速兼顧、全場景適用的精品物聯網。對于NB-IoT態度積極的中國聯通也沒放棄eMTC,在這次MWCS展會現場,中國聯通聯合愛立信、高通展示了全球首個eMTC物聯網VoLTE業務應用案例。一旦火災等災害發生,現場人員按下報警裝置上的按鈕,消防中心立刻接到警報,同時語音功能開啟并接通,雙方之間可以及時溝通情況。與此同時,地理位置等信息也通過eMTC網絡發送出去。這樣消防隊員可以更加高效地處理火警,最大程度維護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。
“NB-IoT和eMTC并不是單一的技術選擇,即使是美國運營商,現在也在研究跟進NB-IoT。”Shane Rooney博士表示。而在未來,不排除NB-IoT、eMTC走到一起的可能,據了解3GPP曾有過這方面的討論。
從芯片層面來看,目前有支持NB-IoT或者eMTC的單模芯片,但是同時支持這兩者以及GSM的多模芯片不在少數。而且在基站設備層面,從展會現場設備商展示的結果來看,實現了一套基站可同時支持GSM/NB-IoT/eMTC,從而方便運營商快速部署。
NB-IoT“粉絲”更多
雖然eMTC和NB-IoT對運營商來說不是非此即彼的單選題,不過從目前的情況來看,NB-IoT似乎更受運營商的歡迎。
GSMA物聯網項目負責人Graham Trickey介紹,目前美國運營商AT&T、Verizon在推eMTC技術,而中國電信、中國聯通在推NB-IoT,德國電信在德國若干城市和荷蘭全國范圍內推NB-IoT,沃達豐在西班牙與荷蘭推NB-IoT。
華為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部IOT解決方案總裁蔣旺成在GSMA全球移動物聯網峰會上表示,2017年將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會商用30多個NB-IoT網絡,覆蓋全球50%的人口。而從這些國家的名單來看,歐洲國家對NB-IoT興趣相當濃厚,包括比利時、荷蘭、英國、德國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挪威等都將在今年進行部署。
而且,NB-IoT走出了前段時間的輿論風波,從技術層面來說,NB-IoT的規模部署和商用不存在絆腳石。
之前,有媒體報道稱不同廠商之間的NB-IoT設備不兼容。如果真是這樣,那么NB-IoT的商用進程無疑會受到極大阻礙。而在這次MWCS展會上,設備商和運營商人士都站出來辟謠,稱并不存在不兼容的情況。
中國進入NB-IoT商用階段
經過了技術之爭、輿論風波,對于NB-IoT來說,現在最重要的是通過實際應用創造價值,讓整個產業更加健康發展。之前,運營商、設備商在國內一些地方進行了NB-IoT試商用,目前來看取得不錯效果。
2017年5月17日,中國電信全面建成商用新一代物聯網(NB-IoT)網絡,這也是全球首個覆蓋最廣的物聯網(NB-IoT)網絡。“20db增益、10年電池使用壽命、50K連接數每小區以及5美元的模組成本”的優勢讓MWCS上中國電信的物聯網展臺被圍得水泄不通。
為什么大家更看好中國電信的NB-IoT?物聯網產業發展催生的LPWA技術,現有技術方案難以滿足其業務需求。“中國電信NB-IoT采用的是獨立部署方式載波配置位置879.5—879.7MHz,空閑頻譜較為充裕。按照未來的發展規劃,很可能預留295KHz作為與CDMA的鄰頻保護帶,NB-IoT部署在800M尾端空間的850K頻譜中,不會影響后續的L800部署。”
800M頻段的優勢讓中國電信在物聯網的發展上先行一步,也更有底氣,行業人士也一直對中國電信發展物聯網持樂觀態度。去年12月,上海電信在嘉定、楊浦、松江3個試點區域進行規模外場試驗,今年3月完成網絡側測試及功能驗證,5月10日,上海電信首個NB-IoT自動環境監測及井蓋監測應用正式在世博智慧園區落地。在GSMA創新城市展區,中國電信展示了NB-IoT的空氣監測和窨井蓋監測,數公里之外的世博園區的空氣質量和窨井蓋狀況,展館內的人們一目了然。就拿窨井蓋來說,一旦傾斜度超過了一定值,系統就會報警,提醒市政人員盡快處理。
智能應用正在慢慢成熟
今年3月,深圳水務聯合中國電信、華為發布智慧水務商用項目,在深圳部分小區部署了約1200只NB-IoT智能水表。“到今年5月份,水表的數據上報成功率達到99.5%,而以前GSM技術能達到90%上報成功率就不錯了,”蔣旺成表示,深圳燃氣的NB-IoT燃氣表運行以來數據上報的成功率也非常高,“深圳燃氣的老總說,至少要上10萬塊燃氣表。”
水表、燃氣表只是NB-IoT的一個典型應用場景,在這次MWCS展會上,運營商、模組開發、應用開發等產業鏈相關企業都在展示相關產品和應用案例,讓參觀者近距離感受到物聯網改變生活,只在眼前。
在中興微電子展臺,展示了專為低功耗物聯網而設計RoseFinch7100系列芯片以及智慧燈桿、智慧共享單車等應用。在智慧燈桿中,傳感器收集到的天氣狀況等信息會通過NB-IoT發送至后臺,而且可以遠程控制燈光情況。而有了NB-IoT這一“武器”,共享單車的電量、使用情況信息可以實時傳遞。
人們可以大膽暢想,將來某一天可以像在應用商店購買App一樣來購買自己所需要的NB-IoT應用。而且,這一天并不會遙遠。